林间旋叠石为路,日日自汲涧底泉。
老僧意趣似童子,洗手濯足听潺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林间旋叠石为路,日日自汲涧底泉。
老僧意趣似童子,洗手濯足听潺湲。
“和白云庵七首其七白石涧”是宋代诗人黄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和赞美。
诗中的“林间旋叠石为路,日日自汲涧底泉。”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幽静,更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节奏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正是黄庶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老僧意趣似童子,洗手濯足听潺湲。”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里的“老僧”,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态度,而“洗耳恭听潺湲”则是对大自然声音的倾听,是对生命本源的尊重。
在这首诗中,黄庶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日日自汲涧底泉”与“山云忽露法身净,花雨乍来尘想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一种简朴而平静的生活态度,后者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的哲理。
《和白云庵七首其七白石涧》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能力,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