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二

急雨收庚暑。
倚三峰、祥光万丈,晓窥临汝。
金石台边人语闹,惊怪麟书夜吐。
又却是、重生申甫。
笔底婆澜翻瀚海,更风流,不减王文度。
冰共雪,是标矩。
双凫有底人间住。
为萍江,一齐洗尽,吏奸民蠹。
见说王堂新有诏,趣近尧天尺五。
看紫闼黄扉平步。
我有新翻长寿曲,愿淮波、衮衮长东注。
波未竭,寿无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其二》是清朝蒋士铨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贺新郎·其二》:

  1. 作者生平:蒋士铨(1622—1704),字子潇,号南湖,又号苕溪渔隐,晚号太白山人,江苏江都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张岱并称为“南蒋北张”。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但家境贫寒。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尝试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后来,由于朋友的推荐,他被选入内廷供奉,成为詹事府录事。在官场上,他虽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但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2. 作品原文:《贺新郎·其二》是蒋士铨的代表作之一,该词作于明朝末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全词共四句,原文如下:
    > 甲申秋,见南都事有感。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赏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遭遇时的感慨和无奈。词中的“浩荡离愁”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的孤独和无助,而“吟鞭东指即天涯”则反映了词人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最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展现了词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3. 创作背景:《贺新郎·其二》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那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蒋士铨作为一位文人,亲眼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难。因此,他在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同时,他也寄寓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在国家和个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关心国家的命运,也要关注个人的生活。

通过《贺新郎·其二》,不仅可以了解到蒋士铨这位文人的生平和创作经历,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人文情怀和历史使命感。《贺新郎·其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