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其二”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无法在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黄公槐:此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公槐。
- 王冕:元代著名诗人,以墨萱图二首·其二最为人所熟知。
- 诗歌原文
- 瞻彼北堂,在彼永水。白云之下,新丰之里。
-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 诗歌内容解析
- 开篇描绘:“瞻彼北堂,在彼永水。白云之下,新丰之里。”这几句诗描绘了北堂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背景。
- 萱草象征:“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诗人通过萱草的生长状态,巧妙地隐喻出母亲的形象,萱草的鲜艳美好与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情感表达:“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最后两句,王冕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心不在其外在荣耀与否,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北堂其二》中,萱草作为母爱的载体,其生命力的旺盛与衰败形成了强烈对比,使得整首诗的艺术效果更加深沉动人。
- 情感真挚:王冕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世界细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
- 历史影响
- 传承至今:《墨萱图二首·其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情感内涵,经过历史的洗礼,依然能感动今人,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 文化价值:该诗不仅是王冕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它传递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北堂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在欣赏王冕精湛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