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一 夏夜

多病带围宽。
未到衰年已鲜欢。
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
缺月无情转画栏。
凉入苎衾单。
起探灯花夜欲阑。
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
拈得渔樵笛谱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夏夜)是黄升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季夜晚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下面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升(约1290年前后在世),字叔巽,号东篱,江西南昌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与辛弃疾、姜夔等词人齐名,有“中兴四大名家”之称。其词作多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1. 原文与注释
  • 原文
    多病带围宽。未到衰年已鲜欢。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缺月无情转画栏。
    凉入苎衾单。起探灯花夜欲阑。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拈得渔樵笛谱看。

  • 注释

  • “多病带围宽”:身体不适,形容多病的样子。

  • “未到衰年已鲜欢”:还没有到老年却感到快乐。

  • “梦破小楼风马响”:梦中惊醒,听到楼中风声马鸣。

  • “缺月无情转画栏”:月亮残缺,无情地转动着画中的栏杆。

  • “凉入苎衾单”:凉意渗透进薄薄的被褥里。

  • “起探灯花夜欲阑”:起身去探查灯火上的花纹,暗示天快要亮了。

  • “书册满床空伴睡”:床上摆满了书籍,自己却懒得去观看。

  • “渔樵笛谱看”:拿起渔樵笛曲的谱子来欣赏。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夏日夜晚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词的开头两句“多病带围宽。未到衰年已鲜欢”,描绘了诗人因病体不适,但心情仍保持愉快的状态。这里的“鲜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和情绪。词人梦见了马嘶,感受到了凉意,以及醒来后的孤独感。这些细节描绘都充分展示了词人的心境和感受。
  • 最后两句“起探灯花夜欲阑。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生活状态。他起身去探查灯火上的花纹,暗示天快要亮了,但在床上摆满了书籍,自己却懒得去观看。这反映了词人的消极情绪和对生活的漠然态度。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南乡子(夏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夏日夜晚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词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也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 此外,该词还体现了宋代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在宋代词坛上,黄升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他的这首《南乡子(夏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1. 文化意义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价值。黄升的这首《南乡子(夏夜)》也不例外,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古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对于研究宋代诗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特别是对宋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乡子(夏夜)》作为黄升的代表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宋代词人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