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辞 其一

奔逸三王后,忧勤七闰间。
生灵千载会,造化一朝闲。
空致盘中露,应寻海上山。
凤凰人恐到,不趁御龙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宗皇帝挽辞 其一’是宋代文学家黄裳的作品,出自《演山先生文集》。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他是一位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在元丰五年(1082),他以第一等成绩成为进士,并逐步升至端明殿学士。他的词作品,如《减字木兰花》等,深受读者喜爱。黄裳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诗词,还包括其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与反思。

  2. 作品内容

  • 首句分析:首句“奔逸三王后,忧勤七闰间”表达了作者对神宗皇帝生平经历的概括,意指神宗皇帝经历了三次重要时期,并在多个年间为国家忧虑辛勤工作。这里的“三后”指三个重要的政治时期,“七闰间”则暗示了皇帝在这些时期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 中段解析:“生灵千载会,造化一朝闲”描绘了国家在皇帝治理下,历经千载的繁荣与安定;而皇帝的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相对比,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里既有对皇帝个人经历的同情,也体现了对整个时代的感慨。
  • 尾句解读:“空致盘中露,应寻海上山”意味着虽然皇帝一生劳心劳力,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如同盘中露水般短暂而易逝。而“不趁御龙还”则表达了对皇帝命运的哀叹,希望他能早日归来或找到新的出路。
  1.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该挽辞充满了对神宗皇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通过对皇帝生平的描述和对其政治生涯的评价,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艺术手法: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通过描述皇帝的不同阶段和个人经历,展示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神宗皇帝挽辞 其一’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它通过对神宗皇帝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局势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黄裳以其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