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陈伯修殿院 其一

尘劳常共笑,匆遽忽相违。
已失重归约,应无再见时。
短长前事定,来去几人知。
阴籍更何累,惟馀身后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陈伯修殿院其一》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抒发对友人陈伯修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切的友情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黄裳:字冕仲,号东山居士。他是宋朝的文学家,与欧阳修、苏舜钦等文人有深厚的交情。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深。
  • 作品特色:黄裳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语言优美,善于用简洁的笔触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在宋代诗坛上,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尘劳常共笑,匆遽忽相违:描述了朋友之间的日常交往和突然的离别,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无常。
  • 已失重归约,应无再见时: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可能无法再相见的遗憾。
  • 短长前事定,来去几人知:反映了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观念,表达了一种对于命运和人际关系的无力感。
  1. 诗意赏析
  • 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流露出对陈伯修深厚友情的珍惜,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成为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
  •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朋友的怀念,折射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死离别的敏感和深刻理解。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表达,却能够触动人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朴实美。

《悼陈伯修殿院其一》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古诗,通过对友情和生命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本质的理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黄裳作为文学家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性和情感深度探讨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