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道原判官

言无枝叶色无尘,自是中间已悟真。
且免此生占噩梦,更从何处卜通津。
徘徊州县谙多事,荏苒江湖过几春。
三已转官归吏隐,莲花池上友何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道原判官》是唐代诗人徐安贞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
    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
    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
    巴东下归棹,莫待夜猿啼。

  2. 作者简介
    徐安贞,初名楚璧,信安龙丘(今 龙游)人。唐朝进士,尤善五言诗。应制举,一岁三登甲科,唐神龙二年(706)进士,初为武陟尉,参与续修南朝齐《七志》,整理皇家秘籍,补丽正学士。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送王道原判官》中的“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而“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则通过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感慨。
  • 情感抒发: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忧。“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以及对其人生道路的担忧。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平仄和谐、对仗工整的韵律形式,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三峡”、“五溪”等自然景观,以及“王程”、“仙路”等抽象概念,都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送王道原判官》不仅是徐安贞的一首诗,更是他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感受到徐安贞的文学才华,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