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才圆了便相逢,对面还如一镜中。
共取醉时聊遣兴,两忘言处却归空。
纷纷绿发何妨白,扰扰黄尘谩自红。
松竹满林先我去,笑谈谁起坐间风。
寄陈充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黄充》是陈师道的作品,属于宋代诗词。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寄黄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思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看,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陈师道与友人书信往来中的一首赠答之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感慨和自我反省。这种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在当时文人雅集中非常流行,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交流,更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从诗歌内容上分析,《寄黄充》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陈师道独特的文学风格。首句“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即表达了对世俗纷扰难以抗拒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从容态度。接下来的诗句如“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无常的认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情怀。
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看,《寄黄充》作为陈师道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精湛的文学技巧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寄黄充》不仅是陈师道诗歌创作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