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闲赋 其二

二百馀人领此州,去思谁更有碑楼。
浮名浮利果何在,潮去潮来空自流。
照万事时惟是道,赏三山处最宜秋。
使君籍上寻同姓,只许旌旄独自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乐闲赋 其二》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黄裳:黄裳,字叔夏,号南涧,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以其丰富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化积累著称于世。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份不详。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山水之作,黄裳亦不能例外。
  • 创作缘由:关于这首诗的确切创作原因,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可以推测,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他对于官场的浮华名利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在面对世事变迁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1. 诗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 诗句原文:二百余人领此州,去思谁更有碑楼。浮名浮利果何在,潮去潮来空自流。照万事时惟是道,赏三山处最宜秋。使君籍上寻同姓,只许旌旄独自游。
  • 翻译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浮名浮利”与“潮去潮来”的自然现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1.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寄托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
  • 艺术特色:黄裳在这首作品中展现了其精湛的诗歌技巧。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潮去潮来空自流”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画面感。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哲思,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价值与审美体验。
  1.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地位与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黄裳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宝贵资料。

黄裳的《长乐闲赋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