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通直守连州 其二

得官荣与故乡看,初佩鱼符日下还。
内相远孙真太守,海南佳郡是连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通直守连州·其二》是一首宋代的文学作品,由黄裳所作。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得到官职后荣归故乡的心情和对海南佳郡连山的赞美。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黄裳,字冕仲,号东阳野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得官荣与故乡看,初佩鱼符日下还。
    内相远孙真太守,海南佳郡是连山。

  2. 诗歌赏析

  • 得官荣与故乡看:这里的“得官”指的是诗人获得了官职,“荣与故乡看”则表达了诗人在获得官职后,带着荣誉回到故乡的喜悦心情。
  • 初佩鱼符日下还:这里的“初佩鱼符”指的是诗人刚被授予官职,“日下还”则表明诗人回到了故乡。
  • 内相远孙真太守:这里的“内相远孙”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族成员,而“真太守”则表明这位家族成员已经担任了太守的职务。
  • 海南佳郡是连山:这里的“海南佳郡”指的是海南省内的好郡县,而“是连山”则可能是对某个地名的简称或者是对连山这个地方的描述。
  1. 诗歌背景
  • 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当时黄裳因直言敢谏得罪权臣而被贬为处士。在这首诗中,黄裳以得官荣归故乡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族成员的祝福。
  1. 艺术手法
  • 黄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得官荣与故乡看”中的“荣”字,既表达了诗人获得官职的喜悦,又体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初佩鱼符日下还”中的“鱼符”,象征着官员的身份。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1. 文化意义
  • 《徐通直守连州·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黄裳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独特魅力和才华。

《徐通直守连州·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智慧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宋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情,也展现了黄裳作为一位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