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牡丹

每到花开春已暮。
况是人生,难得长欢聚。
一日一游能几度。
看看背我堂堂去。
蝶乱蜂忙红粉妒。
醉眼吟情,且与花为主。
雪怨云愁无问处。
芳心待向谁分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牡丹》是宋代词人黄裳所作的诗词。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1. 作者简介
  • 黄裳(1044年—1130年),字勉仲,号演山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出生于福建南平的他,在元丰五年(1082年)凭借进士第一的身份步入仕途,并最终担任端明殿学士。他的一生中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蝶恋花·牡丹》最为著名,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
  1. 作品原文
    每到花开春已暮。况是人生,难得长欢聚。一日一游能几度。看看背我堂堂去。
    蝶乱蜂忙红粉妒。醉眼吟情,且与花为主。雪怨云愁无问处。芳心待向谁分付。

  2. 作品鉴赏

  • 意境之美:《蝶恋花·牡丹》通过描绘春天里牡丹花开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热烈的情感。词中运用了“牡丹”这一意象,象征着富贵与美丽。通过对比“春已暮”与“花开”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通过对蝴蝶和蜜蜂忙碌的画面描写,烘托出花朵盛开时生机勃勃的氛围。
  • 情感之深:词人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更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词中多次使用“背我去”、“醉眼吟情”等表达方式,反映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相伴的哀愁。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蝶恋花·牡丹》不仅仅是一首咏物诗,还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佳作。
  • 艺术手法: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红粉妒”、“雪怨云愁”,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全词采用五言句式,结构工整,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历史影响:《蝶恋花·牡丹》不仅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同时,这首词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中赞美牡丹的典范。

《蝶恋花·牡丹》以其深邃的情感、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历史价值,展现了宋代词人在审美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无论是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者来说,《蝶恋花·牡丹》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