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二

杳无风色,肠断莲花信。
水鉴云垂数峰影。
向劳生辛苦,寒暑煎人,争不老,空想秋堂夜静。
玉姬挥皓月,时送微凉,莫吝金卮为伊尽。
柳下夕阳收,傍水重游,花茵上、雪回襟冷。
问避暑天机、自有奇人,但且对湖光,世间谁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其二》是一首由清代樊增祥创作的词作。下面将从多个维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樊增祥,字耘生,号樊山,是一位清朝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生平与作品反映了清代末年的文人风貌和社会变迁。樊增祥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其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词作,也有婉约的小令,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1. 诗词原文
  • 算青灯照我,五十三年,书丛里,栩栩蘧蘧见惯。卷舒罗袖底,又似桃根,新买苏杭聚头扇。关锁玉台中,新咏钞成,徐郎在、梦中偷看。便雪案埋头过今生,料脉望、和卿也都情愿。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樊增祥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其中“卷舒罗袖底”等句子,生动描绘了樊增祥生活中的细节,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 “料脉望、和卿也都情愿”这句表达了樊增祥对于爱情的期望和向往,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

《洞仙歌·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词作,也是樊增祥艺术才华和人生感悟的体现。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