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春才好,谁令绿遽深。
风光曾着眼,时序只惊心。
永日便甘寝,羁怀怯苦吟。
春归犹作客,晴少更多阴。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天,时作者在黄州东坡任职。
在这组诗中,苏轼描绘了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将春天的景象、声音和气息融入到诗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自然之中,感受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一》的具体内容如下:
东城渐觉风光好,
皱波纹里鹭鸶飞。
市人不识余心乐,
但见匆匆车马归。
这首诗的前两句“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里鹭鸶飞”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站在东城之上,感受到春风拂面的舒适,看到了湖面上波纹荡漾,一群鹭鸶在水波间自由飞翔。这里的“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而鹭鸶在水边的飞翔,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尽管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但他却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市人不识余心乐,但见匆匆车马归”,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市人不识余心乐”,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之中,但却无法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快乐和满足。他看到的只是那些匆匆忙忙的车马和人们的忙碌身影,而没有注意到他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种对比和反讽,使得诗人的心情显得更加深沉和无奈。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表达个人心境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