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建安寺过大栎虚

睡美那能动,朝凉强作行。
吾方犯星起,人已趁虚声。
近路还如许,长途作么生。
两亲今正老,三釜又须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发建安寺过大栎虚》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早晨出发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与辛劳之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杨万里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睡美那能动,朝凉强作行。
    吾方犯星起,人已趁虚声。
    近路还如许,长途作么生。
    两亲今正老,三釜又须营。

  2. 诗意解析

  • “睡美那能动,朝凉强作行”:描述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尽管身体疲惫,但为了出行不得不强打精神的情形。这种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责任的承担。
  • “吾方犯星起,人已趁虚声”:这里的“星起”可能是指日出或晨光初现,而“趁虚声”则可能意味着人们已经忙碌起来,暗示着一天的开始已经开始繁忙。
  • “近路还如许,长途作么生”:虽然近路还有很多,但长途跋涉却让人感到困扰,反映了旅途中的艰辛与选择的艰难。
  • “两亲今正老,三釜又须营”:这里的“两亲”指父母,而“三釜”可能是指家中需要准备的食物或生计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担当。

杨万里的《早发建安寺过大栎虚》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旅途感受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及其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