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斋太乙宫答李寺丞次韵

泰畤斋居肃,梧楸荫缭垣。
露葵深得味,风铎乍成喧。
绿发松乔侣,丹经黄老言。
心期阻良久,蝶梦绕朱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斋太乙宫答李寺丞次韵》是杨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杨亿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风貌的一个缩影。下面将对其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宿斋太乙宫答李寺丞次韵》的作者是杨亿,字大年,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自幼聪颖异常,年少时便得到皇帝的赏识。
  • 创作时期: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记载,杨亿在宋真宗时期曾两度担任翰林学士,官至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
  • 诗题出处:《宿斋太乙宫答李寺丞次韵》是唐代司空图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宿斋太乙宫》,杨亿对此进行了次韵之作,可见其在文学创作上的继承与发扬。
  1. 作品原文
  • 泰畤斋居肃,梧楸荫缭垣。
  • 露葵深得味,风铎乍成喧。
  • 绿发松乔侣,丹经黄老言。
  • 心期阻良久,蝶梦绕朱门。
  1.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传统的律诗格式,每句均由五个字组成,且严格押韵,体现了宋代诗歌的严谨性。
  • 意象丰富:诗中“露葵深得味”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而“风铎乍成喧”则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喧嚣。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寓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追求,如“绿发松乔侣”,即指与神仙为伍的伴侣,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杨亿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尽管杨亿在生前可能没有受到广泛的赞誉,但他的作品被后人多次引用和研究,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1. 现代解读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宿斋太乙宫答李寺丞次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貌,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 审美启示:杨亿的诗歌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对现代人在面对快节奏生活时的宁静追求提供了一种美的启示。

《宿斋太乙宫答李寺丞次韵》作为杨亿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地位,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