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右巡李端公见寄之什

首夏修时祭,斋居贵洗心。
神光浮汉畤,薰吹发虞琴。
偃树枝成盖,丰碑字有金。
秘文窥宝箓,荣路厌朝簪。
捉麈思嘉话,烹鱼得好音。
回瞻柏台署,佳气九门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和右巡李端公见寄之什》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首夏修时祭,斋居贵洗心。神光浮汉畤,薰吹发虞琴。偃树枝成盖,丰碑字有金。秘文窥宝籙,荣路厌朝簪:
  • 首夏修时祭:指在初夏时节举行的祭祀活动。
  • 斋居贵洗心:在斋戒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平和。
  • 神光浮汉畤:形容神灵的光芒仿佛漂浮在汉代的祭祀地汉畤之上。
  • 薰风吹发虞琴:比喻音乐的力量能够唤醒人心,如同薰香随风飘动,使人心情愉悦。
  • 偃树枝成盖:形象描绘了树木茂盛如盖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力量。
  • 丰碑字有金:丰碑上的铭文刻着金色的文字,代表了历史的厚重与尊贵。
  • 秘文窥宝籙:暗示了对古老秘籍或宝藏的探索和发现。
  • 荣路厌朝簪:意味着追求荣耀的道路令人厌倦,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之美。
  • 情感细腻: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1. 诗歌创作背景
  • 宋代是一个诗歌创作极为繁荣的时代,许多诗人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留下了传世之作。
  • 杨亿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 《次韵和右巡李端公见寄之什》可能是杨亿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如祭祀、宴会等,应他人之请而作的一首诗歌,旨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1. 诗歌主题
  • 本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通过描绘初夏时的祭祀活动、斋居中的心境、神灵的光芒、音乐的魅力以及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轻、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1. 诗歌艺术手法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事物,如“神光浮汉畤”中的神灵光芒、“偃树枝成盖”中的树木茂盛等,这些象征性的事物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还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 对比手法:通过将庙宇的庄严与自然的生机对比,诗人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 借景抒情: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诗歌的历史地位
  • 《次韵和右巡李端公见寄之什》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评价。
  • 这首诗不仅是杨亿个人文学修养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创作水平的代表之一。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首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

《次韵和右巡李端公见寄之什》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佳作。通过对其详细的解读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