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 其二

花光带露柳凝烟,茂苑笙歌已沸天。
有客寻春拚一醉,青楼红粉洞中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赴长洲县作·其二》是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移任长洲县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原文
  • 移任长洲县:诗人在任职期间,被派往长洲县。
  • 辞亲泪满衣:因为工作调动,不得不离开家乡,与家人分离。
  • 折腰虽未免:虽然身居高位,但仍不免要低头,表示对职责的尊重。
  • 搔首欲何归:内心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 晓白霜华重:清晨的霜花显得格外沉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忧郁。
  • 晴红栗叶飞:晴朗的天空下,红色的栗子叶随风飘舞,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江头鸥鸟在:江边有鸥鸟在飞翔,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 应怪不忘机:鸥鸟不解人事,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官场。
  1. 作品赏析
  • 情感真挚: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哲理深刻: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易于传诵。
  1. 写作背景
  • 政治原因:王禹偁因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迫离开京城。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风气浮躁,文人往往为了追求名利而放弃原则,王禹偁则坚守自己的信仰。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心声。
  • 艺术风格:王禹偁的诗歌以质朴无华著称,他的这种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

《赴长洲县作·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反映宋代社会现实和政治风貌的重要文献。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研究古代文学、政治史以及社会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