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思睿见寄

圣贤千古愧难攀,力学方忧敢自闲。
顾我久抛声迹外,惭君犹挂齿牙间。
平生拙计心长在,解带高风志未还。
捧檄于今非得已,漫劳魂梦绕溪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思睿见寄》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圣贤千古愧难攀,力学方忧敢自闲。
    顾我久抛声迹外,惭君犹挂齿牙间。
    平生拙计心长在,解带高风志未还。
    捧檄于今非得已,漫劳魂梦绕溪山。

  2. 诗词解读

  • 圣贤千古愧难攀: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圣贤的崇敬和自省,认为自己与圣贤相比仍有差距,难以企及。这里的“愧”字体现了诗人的自我批评和谦逊。
  • 力学方忧敢自闲:诗人提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即使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也常常感到忧虑和不安,担心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里的“方”字表明了诗人当前的状态和心境。
  • 顾我久抛声迹外: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愿意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抛”字意味着放弃或者脱离某种状态。
  • 惭君犹挂齿牙间:诗人用“惭”字来形容自己与朋友的关系,即使相隔遥远,但友谊依然牢不可破,仍然让人怀念不已。
  • 平生拙计心长在:这句诗表明诗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或事业,尽管可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但他的心仍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这里的“拙计”可能指的是平庸或不擅长的才能,而“心长在”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理想的坚持。
  • 解带高风志未还:诗人以“解带”比喻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高远的志向。这里的“高风”指的是高尚的品质或行为,而“志未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追求永无止境。
  • 捧檄于今非得已:这里的“檄”可能是指公文或使命,诗人表示自己现在不得不接受这些任务,这是出于无奈。这里的“得已”可能意味着一种解脱或无奈的选择。
  • 漫劳魂梦绕溪山:诗人用“漫劳”表达了一种无谓的努力,他为朋友的思念而苦恼。这里的“溪山”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或自然景观,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1. 创作背景
  • 杨时作为宋朝的文人,其生活和创作背景通常与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宋朝时期,文人面临着政治压力和个人信仰的双重挑战,这可能影响了杨时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主题。
  1. 文学价值
  • 《次韵思睿见寄》作为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自我反思的作品,展示了杨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次韵思睿见寄》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在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上也展现了杨时的独到之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