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书事

朱颜凋尽鬓䰐鬖,世路低回老益惭。
偶影独游聊自适,谈书不辍竟何堪。
神炉默默金徒踊,蚁蛭纷纷梦正酣。
误把此身撄世网,自缠徽纆信如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县斋书事》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元好问在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的某年被任命为官员,他深夜与府衙处理公务时所思所感,创作了这首诗。该诗表现了诗人既不忍心向衣食无着的百姓催科,又深为无粟佐军、军无储粮而忧虑的矛盾痛苦心绪。
  2. 诗歌内容:诗中描述了诗人深夜与府衙处理公务的情形,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和对军粮问题的忧虑。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元好问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3. 诗歌风格:元好问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慷慨激昂见长,此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元好问展现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艺术追求。
  4. 诗歌价值:《县斋书事》不仅是元好问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元好问的《县斋书事》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