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席二

抠衣丈席想多闻,高节应能与俗分。
不用卑飞入幽谷,定知乔木在青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席二》是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杨时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杨时:字了之,号横山居士,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与程颢、程颐并称“二程”。他在学术上主张“明道”和“致知”,强调道德修养和学问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杨时的诗歌多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1. 原文内容
  • 原文如下:“绛帷燕侍每从容,一听微言万虑空。却愧犹悬三釜乐,未能终此挹清风。”
  • 绛帷燕侍:描述了一个宁静雅致的宴会场景,其中“绛帷”指的是红色帷幔,用以营造一种温馨而庄重的氛围。“燕侍”则可能是指宴请宾客或友人共度良宵的场合。
  • 一听微言万虑空:意指在聆听细微的教诲时,原本困扰心头的种种忧虑似乎都随之消散。这里的“微言”可能指的是深奥的道理或是精辟的言论,而“万虑空”则表达了听者内心的空虚感和对知识渴求的满足。
  • 却愧犹悬三釜乐:诗人自谦地说,虽然自己拥有三釜的财富(古代以釜计量粮食,一釜约合十升),但仍然感到有所不足。这反映出诗人对物质财富的看法较为淡泊,更看重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
  • 未能终此挹清风:意味着尽管已经获得了一些精神上的慰藉,但仍感觉自己离真正的高洁理想境界尚远。“挹清风”比喻寻求一种超凡脱俗、清新自然的生活方式。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杨时的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诗中的意象和隐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 语言精炼:诗歌用词精准,句式工整,通过对仗和韵律的处理,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种语言的运用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即简洁明了而又不失文采。
  • 思想性:除了艺术形式上的精美,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在宋代社会背景下,这种思想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送席二》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杨时作为一位学者的深厚学养和崇高品德,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这首诗作不仅值得深入赏析,更应该引起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对于精神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反思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