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道上

艳杏夭桃日日稀,空馀淑气尚迟迟。
谁人为作留春计,莫放风花自在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宜春道上》是宋朝杨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色彩和动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杨时是一位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官吏。他的仕途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员,并在工部侍郎任上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专注于著述讲学。杨时的一生虽多有坎坷,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2. 原文与译文
  • 原文
    艳杏夭桃日日稀,空余涉气尚迟迟。
    谁人为作留春计,莫放风花自在飞。
  • 译文注释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艳杏夭桃”指的是春天特有的花朵,“涉气尚迟迟”表达了诗人行走于春日景色中的悠然自得。“谁人为作留春计”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是否有人能为春天留下些什么?最后一句“莫放风花自在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惋惜之情,因为春风一去不复返。
  1. 作品赏析
  • 《宜春道上》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成功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诗中的“艳杏夭桃”等词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和生机,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如“留春计”的询问,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描述,更有着对生命、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反思。
  1. 评析与写作背景
  • 《宜春道上》的创作背景与杨时的生平密切相关。作为一位官员,他有机会亲身体验和观察四季的变化,这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首诗可能也是他在任职期间或退休后的一种情感表达,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来寄托自己对生活和时间的感慨。

《宜春道上》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杨时对自然美、生命和时间哲学深思的艺术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