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书事 其二

一去人间二十年,空馀飞雪上华颠。
清时最有求田乐,未愧陈登榻上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县斋书事 其二》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杨时(生卒年不详),字中立,建昌军南城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正直的政治品格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矛盾,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杨时的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2. 诗歌原文
    一去人间二十年,空馀飞雪上华颠。
    清时最有求田乐,未愧陈登榻上眠。
  3.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一去人间二十年,空馀飞雪上华颠”描绘了诗人离开尘世已有二十多年,留下的只有飘落的雪花和满头白发。这里的“华颠”指的是头顶,象征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生命的衰老。

接下来的两句“清时最有求田乐,未愧陈登榻上眠”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清静之境,但内心并不满足,因为仍有求田问舍的愿望,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现实生活的执着追求。

  1. 艺术特色:杨时在创作这首诗时,运用了典型的宋诗表现手法。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象征人的情感与心境,如“飞雪”、“华颠”等意象,既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诗追求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

杨时的《县斋书事 其二》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通过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