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后酒醒时,睡不稳、衾翻翠缕。
应将别泪洒西风,尽化作、断肠夜雨。
卸帆浦溆。
一种恓惶两处。
寻思却是我无情,便不解、寄将梦去。
锯解令
介绍
《锯解令》是一首宋代诗人杨无咎的词曲作品,以“锯解令”为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该作品不仅在宋词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在读者中流传甚广。
杨无咎作为宋代的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作多表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锯解令》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这首作品以其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文辞,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锯解令》是杨无咎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原文如下:
送人归后酒醒时,睡不稳、衾翻翠缕。应将别泪洒西风,尽化作、断肠夜雨。 卸帆浦溆。一种恓惶两处。寻思却是我无情,便不解、寄将梦去。
该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其中,“睡不稳、衾翻翠缕”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别离后的辗转反侧与不安;“应将别泪洒西风,尽化作、断肠夜雨”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不舍,仿佛泪水随风飘散,化作了无尽的哀愁。此外,“卸帆浦溆。一种恓惶两处”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两地间的无助与辛酸,而结尾的“寻思却是我无情,便不解、寄将梦去”则揭示了作者对于情感的无奈和无力,即使心中有情,却无法将其寄托于梦境之中。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锯解令》也展现了杨无咎高超的艺术造诣。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将离别的痛苦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描写,杨无咎还成功地探讨了人类情感与现实的关系,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从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角度来看,《锯解令》也是值得赏析的。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例如,“卸帆浦溆”这一意象,既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也暗示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而“一种恓惶两处”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品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意义。
《锯解令》作为杨无咎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它不仅是宋代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