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云楼下一碧万顷亭

倚阑心目净,万顷一磨铜。
欲画画不得,托言言更穷。
阴晴山远近,日夜水西东。
此意知谁会,鸥边独钓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海云楼下一碧万顷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随园诗话》。这首诗通过描写海云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背景。袁枚是清朝中期的一位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善于用细腻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海云楼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诗的开头两句“海云楼下一碧万顷亭”,描绘了海云楼下的景色。海云楼位于海边,周围环绕着广阔的大海,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印象。这里的“碧”指的是绿色的海洋,而“万顷”则形容大海的广阔。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站在海云楼下,可以欣赏到一片绿色的海洋,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我们看到“水光接天影微茫”,这一句描述了海天相接的景象。当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时,水面反射出的光芒与天空连为一体,形成一种朦胧的美。这里的“微茫”一词用来形容这种美态,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

诗中的“山色浮空翠欲流”,“山色”指的是远处的山峦,而“浮空”则形容它们仿佛漂浮在天空中。这里所说的“翠欲流”则形容山的颜色如同流动的绿色一般,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描绘海云楼下的景色和远处的山峦,以及海天相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袁枚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点,即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来表达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