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里一斑窥豹管,钗头千粟缀鹅黄。
角巾堕晓花同梦,月帐含秋影亦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屏里一斑窥豹管,钗头千粟缀鹅黄。
角巾堕晓花同梦,月帐含秋影亦香。
《枕畔木犀》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枕畔木犀》的作者是虞俦。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他是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并曾历任广德、吴兴二郡教官、绩溪令等职。虞俦以其政治才能闻名,曾排击权贵,并因救灾能力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高度评价。他晚年曾任太常少卿,并在去世后被追封为中书舍人。
诗歌原文:
屏里一斑窥豹管,钗头千粟缀鹅黄。
角巾堕晓花同梦,月帐含秋影亦香。
诗歌赏析:虞俦的这首《枕畔木犀》描绘了一幅细腻入微的清晨景象,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屏里一斑窥豹管”和“钗头千粟缀鹅黄”,通过简练的文字捕捉到了晨光中的细节之美。诗中的“角巾”和“月帐”分别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日常装束以及清幽雅静的生活场景,而“花同梦”和“影亦香”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艺术特色:虞俦的诗歌多采用清新淡雅的风格,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变化,并将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
虞俦的《枕畔木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深厚的传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