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洪内相菊亭

诗仙种菊未多时,因菊名亭早有诗。
欲为寒花标晚节,故将新句寄东篱。
平生未省翻三峡,高处那能赞一辞。
便得从容侍公侧,回头已是十年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洪内相菊亭》是宋代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诗仙种菊未多时,因菊名亭早有诗。
    欲为寒花标晚节,故将新句寄东篱。
    平生未省翻三峡,高处那能赞一辞。
    便得从容侍公侧,回头已是十年迟。

  2. 作者简介:裘万顷,字元量,号竹斋,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为南宋诗人。他出身于新建人,是宁宗嘉定年间的进士,历任吏部架阁、大理司直等职。在文学领域,裘万顷被当时真德秀深器重,其诗作受到洪迈的高度评价并收录于《竹斋诗集》。

  3. 诗句解析

  • 诗仙种菊未多时:这里“诗仙”指的是唐代的李白,意指自己在种菊花的时候还不算多,可能刚开始涉足此道。
  • 因菊名亭早有诗:既然以菊花命名的亭子已有诗句赞美,说明作者对种植和观赏菊花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情感投入。
  • 欲为寒花标晚节:这里“寒花”通常指冬季开放的花朵,而“晚节”则指晚年,表达出一种追求高洁、坚守节操的态度。
  • 故将新句寄东篱:东篱是指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中提及的“采菊东篱下”,此处用“新句”指自己新的感悟或创作。
  • 平生未省翻三峡:这里提到“三峡”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可能是在自谦或谦虚地说自己未曾深入了解过如此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
  • 高处那能赞一辞:这里的“高处”意味着站在高位或高境界,表达出自己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观点。
  • 便得从容侍公侧:如果有机会能够轻松自如地陪伴在某人身边,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或者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愿望。
  • 回头已是十年迟:这句话反映了时间的流逝感,暗示了如果错过了某些机会或未能及时行动,可能会后悔莫及。
  1. 诗歌赏析
  • 《次洪内相菊亭》不仅描绘了诗人种植菊花的过程,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诗中的“因菊名亭早有诗”一句,不仅体现了作者与菊花之间的深厚情感,也展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才能和追求。
  • 通过对时间流逝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珍惜当下的思考,提醒人们要把握每一个瞬间,活出真实的自我。
  1. 背景知识
  • 《次洪内相菊亭》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1-1224),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但文化繁荣的时期。此时,文坛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
  • 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菊花不仅是欣赏的对象,更是文化的象征和精神寄托。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赞美菊花的高洁品质,将其视为君子的象征。裘万顷通过描绘菊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热爱。

《次洪内相菊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作,也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窗口,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