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其四

支离病骨怯初寒,眼底清愁更万端。
勉和新诗寄鸿雁,江城夜月觅君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其四”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裘万顷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作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裘万顷,南宋时期诗人,字元量,号竹斋,出生于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他于淳熙十四年进士及第,历任吏部架阁、大理司直、江西抚干等职,以孝道和节操著称。
  1. 诗歌原文
    支离病骨怯初寒,眼底清愁更万端。
    勉和新诗寄鸿雁,江城夜月觅君看。

  2. 诗句解析

  • 支离病骨怯初寒:形容身体虚弱,难以抵御初寒的侵袭。
  • 眼底清愁更万端:眼中流露出无尽的忧愁和悲伤。
  • 勉和新诗寄鸿雁:努力创作新诗,希望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给远方的朋友。
  • 江城夜月觅君看:在江城的夜晚,明月当空时寻找你,希望你能够看到我的心意。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以及自身感受的描述,传达了对朋友深沉的思念之情。
  • 诗中的“支离病骨”和“眼底清愁”展现了诗人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苦闷,而“勉和新诗寄鸿雁”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文字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关怀。
  • “江城夜月觅君看”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月光下寻找朋友的身影,希望能与朋友共度良宵,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裘万顷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表达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诗人通过直接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现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支离病骨怯初寒”和“眼底清愁更万端”,这些比喻和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