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 原山中晓行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
秋高风露著群木,无数寒花泣明月。
松篁一径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绝。
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厌原山中晓行》是宋代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从诗作的原文、诗意解析以及赏析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1. 原文
  • 诗句:《厌原山中晓行》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均为七字,共四十二个字。
  • 韵律:此诗采用押韵的形式,每两句为一个单元,其中“碧”、“幽人”、“秋”等词均属于去声二十六宥韵部,使得诗歌的音韵和谐而富有节奏感。
  1. 诗意
  • 自然之美:诗句中的“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描绘了深夜中鸡鸣惊醒了深居简出的幽人,他走出家门,漫步在月光照耀下的山林小径上。
  • 景物描写:“秋高风露著群木,无数寒花泣明月”,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林的景象,树叶被秋风摇曳,仿佛在低语,无数寒花在月色中显得格外凄美,仿佛在对明月哭泣。
  • 情感表达:“松篁一径宛知画,石溜涓涓更清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向往,认为松篁小径宛如画中景,潺潺的流水声更加增添了一份清幽与宁静。
  • 生活理想:“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诗人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在山巅筑茅庐自居,不期待未来的岁月,而是珍惜眼前的一切。
  1.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日山中的图画之中。诗人不仅捕捉了大自然的美,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思想内涵:诗中所体现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也值得玩味。诗人提倡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这与宋代文人追求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自由的理念相契合。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诗词的一部分,《厌原山中晓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及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研究宋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厌原山中晓行》以其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