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

争春桃李太匆匆,随手飘零逐晓风。
冰雪不侵尘不污,可人惟有岁寒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是明末诗人王思任(字方域,号遂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王思任生活在明清之际,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这首诗作于崇祯五年(1632年),此时王思任已40岁。他在松江府松郡的一座小楼中吟咏松树,借以自喻,抒写忧愤。

在创作背景上,这首诗与《秋柳》有异曲同工之妙。《秋柳》也是王思任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秋风萧瑟起西园,
落叶飘零满地翻。
谁家女儿倚窗前?
愁眉不展思故人。

此诗表达了秋天来临,树叶纷纷飘落,女子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愁眉紧锁的情景。王思任通过描写秋天和女子的形象,传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

相比之下,《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则更多地表现了王思任对松树的热爱及其象征意义的解读。在这首诗中,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质。王思任通过赞美松树的挺拔和生命力,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强的态度。同时,松树也象征着孤独和寂寞,反映了王思任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这两首诗歌都是王思任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但《秋柳》更侧重于描绘季节变化中的自然景象,而《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则更多地探讨了松树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