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曼伯少府归长垣

薄宦虚名岂所夸,千金归去旧生涯。
百龄慈氏颜犹渥,三任仙郎鬓未华。
雁信巳传芳字锦,鹊声应傍小窗纱。
后园春色浓如酒,明日输君即到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曼伯少府归长垣”是宋代诗人廖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的情感以及对旧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薄宦虚名岂所誇,千金归去旧生涯。
    百龄慈氏颜犹渥,三任仙郎鬓未华。
    雁信巳传芳字锦,鹊声应傍小窗纱。
    后园春色浓如酒,明日输君即到家。

  2. 诗中意象

  • “薄宦虚名”:这里的“薄宦”指的是官职卑微,“虚名”指的是名声并不显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不满或无奈。
  • “千金”与“旧生涯”:“千金归去”指的是财富的积累和生活的变迁,而“旧生涯”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沉浮和岁月的痕迹。
  • “慈氏颜”和“仙郎鬓”:这些意象描绘了两位人物——慈氏和仙郎——年老时的形象,暗示了他们曾经的青春和才华。
  • “雁信”与“鹊声”:雁信和鹊声通常象征着书信的传递和美好的祝愿,这里可能寓意着张曼伯少府即将归来的消息。
  • “后园春色”:描述了后园春天的景象,浓郁如酒,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美好时光。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的语言: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紧扣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
  • 象征与隐喻: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如“雁信”、“鹊声”、“芳字锦”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 音韵和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1. 情感表达
  • 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述张曼伯少府的归来,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 对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薄宦虚名”的描述,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失望和不满。
  • 对未来的期望:诗人以“明日输君即到家”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对朋友归来的喜悦。
  1. 社会价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承载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意义:这首诗通过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对后人进行道德教育和审美熏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送张曼伯少府归长垣”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