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天竺寺

好山堆翠拥金莲,花屋笼云傍石泉。
秋沼英蕖半开谢,直须饶占一壶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和天竺寺》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米芾并称“苏米”。其诗、词、赋、文均有极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天竺山中古木深,石径幽静人稀至。清泉石上流声细,松风入耳心自静。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再和天竺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天竺山的自然景观。诗句中的“天竺山中”、“石径幽静”等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通过对天竺山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 艺术特色:苏轼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还通过对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以景托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再和天竺寺》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