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湖南汪仓十首 其十

三年弱羽自清阴,行借高风入上林。
犹向齐庭一伸喙,此鸣端亦为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湖南汪仓十首·其十》是宋代文学家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歌

廖行之,字天民,自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他生于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卒于淳熙十六年。据记载,廖行之在调任岳州巴陵尉期间仅数月,即因母老归养。尽管未及赴任便告老还乡,但他的品行端正,且留心经济之学,这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略见一斑。

《寿湖南汪仓十首·其十》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诗歌主题与风格:《寿湖南汪仓十首·其十》以描绘湖田的景象开始,通过“六月湖田槁欲{上难下火},岳云俄起雨如川”等句子,展现了一幅夏季农田受旱情状的画面。随后诗人表达了对齐庭知音的渴望,“犹向齐庭一伸喙,此鸣端亦为知音”,反映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也展示了他对知音的深切期望。

  2. 诗歌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意象“弱羽自清阴”、“高风入上林”等,不仅赋予了景物以生动的形象,而且蕴含了深远的寓意。这些意象可能象征着诗人自身的境遇与追求,暗示着他虽处于困境中,却依然向往高远的境界。

  3. 诗歌艺术特色:《寿湖南汪仓十首·其十》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诗中的句式结构、韵脚安排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此外,诗歌在表达情感时,既有直接的倾诉,也有间接的暗示,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4. 诗歌思想内涵:在思想内容上,《寿湖南汪仓十首·其十》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以及对于知音的渴望。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它启示人们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应放弃追求与希望。

《寿湖南汪仓十首·其十》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