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卿二首 其一

水根山脚最荒凉,子隐颓祠足感伤。
廊庑倾颠春草绿,门庭寂静野花香。
闻之自可成酸鼻,见此如何不断肠。
追想旧踪徒怅望,淡烟浅露忽斜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元卿二首 其一》是一首宋代的诗歌,作者慕容彦逢。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慕容彦逢,宋代诗人,其生平在文献记载中相对简略。根据历史资料,慕容彦逢曾中绍圣二年弘词科,累迁太学博士。他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受到徽宗皇帝的赏识,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左司谏等职,并最终擢升至中书舍人、尚书兵部侍郎。这样的官职和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政治环境,有利于他深入思考和抒发情感。
  2. 作品原文与注释: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水根山脚最荒凉,子隐颓祠足感伤。廊庑倾颠春草绿,门庭寂静野花香。闻之自可成酸鼻,见此如何不断肠。追想旧踪徒怅望,淡烟浅露忽斜阳。这首诗的注释指出,全诗描绘了一处荒凉的场所以及由此引发的悲伤感受。其中“水根山脚”指的是一个位于山脚的水边位置,显得格外荒凉;“子隐颓祠”则暗示着祠堂因为破败而无人问津。诗中的“廊庑倾颠”和“门庭寂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寂与萧条。而“闻之自可成酸鼻,见此如何不断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受,酸鼻和断肠均形容内心的强烈情绪。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惆怅,“淡烟浅露忽斜阳”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稍纵即逝的美感。
  3. 作品赏析与评析:这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现状的无奈。诗人通过使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水根山脚”、“廊庑倾颠”、“门庭寂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意境。同时,“闻之自可成酸鼻,见此如何不断肠”这两句则深化了这种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体会到那种因怀旧而引发的哀愁。
  4. 写作背景与时代特征:《和元卿二首 其二》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它可能反映了宋代文人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的心理感受与生活状态。在北宋末年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困境中,许多文人都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压力。《和元卿二首 其一》中的荒凉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5. 艺术特色与影响: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简洁与意象的鲜明。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具象的景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如“水根山脚”和“廊庑倾颠”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画面感。此外,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朴实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和元卿二首 其一》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还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