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及之贤良见寄

公圭侯印人所优,利锁名缰吾所羞。
耿耿有怀非隐忧,思得佳士从之游。
今年折腰来佐县,辞采接君心自见。
怀刺过寻不问程,剥啄扣关谐所愿。
谁云白首交如新,倾盖相逢如故人。
囊中制作绝伦类,和璧隋珠无足珍。
心醉归来书文室,却怪前宵梦椽笔。
至音寂寞知者稀,安得论文永足日。
可嗟吏道事奔驰,信信不见元紫芝。
胸襟不复忧鄙吝,圆缄寄我愁霖诗。
得诗三复云笺卷,喜气填膺光满面。
一首能轻万户侯,绿发幸交三语掾。
我今尔耳何为哉,汗漫如君心自灰。
为君挹尽双溪水,不发纤尘污两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王及之贤良见寄》是一首宋代的作品,由慕容彦逢创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不满。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慕容彦逢,字德邻,号静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留有记录,但具体的生卒年月不详。
  2. 作品原文:公圭侯印人所优,利锁名缰吾所羞。耿耿有怀非隐忧,思得佳士从之游。今年折腰来佐县,辞采接君心自见。
  3. 作品鉴赏:诗中通过对比“公圭侯印”与“利锁名缰”,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退。诗句中的“怀刺过寻不问程,剥啄扣关谐所愿”透露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作品背景:该诗作可能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成为了一种风尚。慕容彦逢作为当时的文人,他的创作往往反映了当时文人群体的心声和追求。
  5. 文化意义:《答王及之贤良见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不同反应和思考。

《答王及之贤良见寄》不仅是一首艺术成就较高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观念。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