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去谁相待,全家寄旧林。
雨声乡外尽,秋色水边深。
别酒香和菊,新诗束傍琴。
将行还共立,江上起孤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独去谁相待,全家寄旧林。
雨声乡外尽,秋色水边深。
别酒香和菊,新诗束傍琴。
将行还共立,江上起孤砧。
《送到逢吉》是宋代赵湘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情景与情感。
从内容上讲,《送到逢吉》反映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独去谁相待,全家寄旧林。”这一句中,诗人独自一人离去,无人相送,只能将家人送往故乡的林地。这种描写不仅传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寥,还透露出他对家人深厚的思念。紧接着的两句“雨声乡外尽,秋色水边深”,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雨声和秋色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凄凉又美丽的氛围,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送到逢吉》采用了朴素而有力的表达方式。《送到逢吉》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例如,“雨声乡外尽,秋色水边深”中,雨声与秋色的对比,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此外,诗中的“江上起孤砧”象征着送别时的断续之声,如同远方传来的孤独信号,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
《送到逢吉》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宋代诗人对于人生离别的情感态度,以及他们在自然景观中寻找慰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