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见和

古祠灵镇会真仙,一夕春霖激电鞭。
待得归航已新暑,小荷江上绿田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见和》是宋代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通过多维度来深入分析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创作背景
  • 《次韵见和》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根据诗歌内容推测,赵抃在收到友人的诗作后,应景作答,以诗相和。
  • 作为宋代的一位官员,赵抃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也擅长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之趣及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1. 作品原文
    古祠灵镇会真仙,
    一夕春霖激电鞭。
    待得归航已新暑,
    小荷江上绿田田。

  2. 主题内容

  • 首两句“古祠灵镇会真仙,一夕春霖激电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古祠静谧而神秘,被一夜春雨激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的“激电鞭”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力量与美丽。
  • 第三句“待得归航已新暑,小荷江上绿田田”,转入对人的情感和景色的描写。诗人似乎已经乘舟返家,夏日初至的小荷在江上轻轻摇曳,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次韵见和》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作的回应。这种体裁适合表达诗人即时的心情和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非常适合用来和诗交流情感。
  •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 文化意义
  • 从文化角度来看,赵抃的《次韵见和》不仅仅是一首诗作的简单呈现,它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和诗,文人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增进友谊,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 在文学史上,赵抃的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展示了宋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高度成就,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审美经验。

《次韵见和》是一首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深厚文化意义的宋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艺术风采,也能够深入理解宋代文化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