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一 次刘后村

秋入书帏,漏箭初长,熏炉未灰。
向酒边陶写,韩情杜思,案头料理,汉蠹秦煨。
天有高情,世无慧眼,刚道先生是不斋。
人都笑,这当行铺席,又不成开。
忘怀。
物外徘徊。
与鸥鹭同盟两莫猜。
似琉璃匣里,光涵牛斗,凤凰台上,声挟风雷。
宝汞一钱,冰衔三字,浮利浮名安在哉。
太平也,要泥金镂玉,除是公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次刘后村》是宋代诗人赵以夫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作品鉴赏如下:

  1. 创作背景:赵以夫,字用父,号虚斋,生于南宋嘉定年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诗词造诣受到后世的赞誉。赵以夫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
  2. 作者简介: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忧患意识和文化使命,其诗词作品则体现了当时文坛的审美追求和文化风貌。
  3. 作品鉴赏:《沁园春·次刘后村》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词。诗中“秋入书帏,漏箭初长,熏炉未灰”等诗句,展现了诗人沉浸在学问中的宁静景象。而“向酒边陶写,韩情杜思,案头料理,汉蠹秦煨”则揭示了诗人在品酒之余,仍然不忘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诗中的“天有高情,世无慧眼,刚道先生是不斋”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风气和个人抱负的双重感慨。整体而言,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沁园春·次刘后村》不仅是赵以夫个人文化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艺术表达,同时也能够领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