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白龙山

访梅那复怕山寒,隙地原来有大观。
云护数峰排汉表,春回万翠长林端。
摩挲泉石襟期净,登眺楼台眼界宽。
刷羽上林今有日,乔迁我欲快鸣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题白龙山》是宋代诗人赵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赵发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士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赵发(生卒年不详),字子开,号东原,宋宗室,南剑州建安人。他是一位杰出的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
  1. 诗歌原文
    访梅那复怕山寒,隙地原来有大观。
    云护数峰排汉表,春回万翠长林端。
    摩挲泉石襟期净,登眺楼台眼界宽。
    刷羽上林今有日,乔迁我欲快鸣翰。

  2. 诗句解析

  • 《访梅》一作《梅花》,描绘了春天梅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隙地”指的是幽静之地,“大观”形容景物壮观美丽。
  • “摩挲泉石”形容诗人在泉边的石头上来回抚摸的动作,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 “登眺楼台”则展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视野开阔,心胸也随之宽广。
  • “刷羽上林”指展翅飞翔于林间,喻意诗人志向高远,期待有所作为。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山峰、泉水等自然景物,构建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卷。
  • 语言优美:诗歌用词考究,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留题白龙山》作为赵发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 赵发通过这首作品,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文化修养的时代风貌。
  1. 后世评价
  • 《留题白龙山》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和批评家的高度评价。它被视为宋代诗歌中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学者们认为,这首诗不仅是赵发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文化背景
  • 宋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士大夫阶层崇尚自然,乐于游历山水,这为赵发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 《留题白龙山》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和美学追求,与当时社会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相吻合。
  1. 研究意义
  • 通过对《留题白龙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以及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
  • 该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为现代人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

《留题白龙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宋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