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圃亦正开恨不与集

绛苞翠幄压朱栏,秀色生香观里看。
小圃想须春烂熳,大家应是醉团栾。
名缰久纵心无累,利径虽驰兴易阑。
但愿对花常酩酊,莫思身外有悲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圃亦正开恨不与集》是宋代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品原文
    绛苞翠幄压朱栏,秀色生香观里看。
    小圃相须春烂熳,大家应是醉团栾。
    名缰久纵心无累,利径虽驰兴易阑。
    但愿对花常酩酊,莫思身外有悲欢。

  2. 主题内容

  • 描写牡丹:诗歌首句“绛苞翠幄压朱栏”描绘了牡丹盛开时色彩斑斓的景象,绛红的花瓣和翠绿的叶片相互映衬,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 对比后圃:“小圃想须春烂熳”则通过牡丹和小圃(指牡丹园)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寓意人生:整首诗通过对牡丹和小圃的描写,隐喻了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和情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超脱。
  1. 作者介绍
  • 赵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宋宗室,居隆兴,曾为进士,官至岳州漕帅佐。他的诗词创作与辛弃疾有较深的往来,风格接近辛词。
  1. 艺术手法
  • 用典与比喻:在这首诗中,赵善括巧妙地运用了“名缰久纵心无累”和“利径虽驰兴易阑”等语句,用典意蕴丰富,既有历史人物的典故,又有现实生活的比喻。
  • 意象与象征:整首诗通过牡丹、小圃、名缰、利径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其中牡丹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小圃则代表着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二者的对比突出了人生哲理的主题。
  1. 情感寄托
  •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牡丹盛开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名缰”和“利径”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结构:七言律诗的结构规整,每一句都遵循一定的平仄和韵律,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 形象生动:诗歌中的形象描绘细腻生动,如“绛苞翠幄压朱栏”,通过色彩和形态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牡丹盛开的场景之中。
  • 语言优美:诗句选用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圃亦正开恨不与集》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学风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