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圃池上

南薰初爱叶田田,忽见茎枯欲倒悬。
风露渐凄生澹泊,水天相映作澄鲜。
无人领会微吟意,独自咿唔薄暮天。
一对陶朱山下鹭,飞飞冲破晚炊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邑圃池上》是宋代诗人赵孟坚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池塘边初夏的景象,通过对南薰、茎枯、风露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意境。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南薰初爱叶田田,忽见茎枯欲倒悬。
  • 风露渐凄生澹泊,水天相映作澄鲜。
  • 无人领会微吟意,独自咿唔薄暮天。
  • 一对陶朱山下鹭,飞飞冲破晚炊烟。
  1. 诗歌赏析
  • 首句“南薰初爱叶田田”:这句描绘了初夏时节,池塘中茂盛的荷叶如同南薰般,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通过“南薰”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出池塘植物旺盛的生长状态,为整首诗奠定了生机勃勃的基础。
  • 第二句“忽见茎枯欲倒悬”:这句则转折地描绘了池塘中的植物突然枯萎,仿佛将要倒下的景象。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生命力的脆弱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与衰败无常的规律。
  • 第三句“风露渐凄生澹泊”:在秋风和露水的作用下,池塘边的景色显得更加凄凉。这里的“凄”字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感。
  • 尾句“一对陶朱山下鹭”:这句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点缀,一对鹭鸟在夕阳下飞翔,打破了傍晚的宁静,也为诗歌增添了些许生动与活力。
  1. 主题思想
  • 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赵孟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诗中通过对池塘植物生长与衰败的描述,反映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更迭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的语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四句诗就完整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宋代诗词追求简明、直白的艺术风格。
  •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南薰、茎枯、风露、薄暮天等,这些意象既具象又抽象,既描绘了具体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赵孟坚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十分活跃。他的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邑圃池上》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