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诗 其一

端居洗尘虑,细读渊明诗。
畴昔慕此翁,寤寐忘调饥。
此翁非诗人,而有天然姿。
纷纷世事中,采采黄菊枝。
此语人共赏,此意畴复知。
知即翁之徒,高风接皇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属于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东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控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陶渊明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以及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2. 主题内容:诗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等句子,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漂泊不定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淡薄和对友情的珍视,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一句,体现了他对于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此外,诗中的“斗酒聚比邻”、“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等句子,都反映了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挫折感和无奈。

  3. 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他的诗作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这种朴素而深情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4. 社会影响:陶渊明的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后世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的重要文献之一。它不仅展示了陶渊明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不仅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