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瑞象寺和杜梦麟韵

招提深僻好山重,湿翠阴森一径松。
夜静鹤归清梦绕,日高僧起碧云封。
晴分贝叶翻馀照,雨送钟声度远峰。
竹舍因逢三昧语,鸟啼花满万缘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瑞象寺和杜梦麟韵》是宋朝诗人赵希青的一首古风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赵希青:宋朝的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影响,擅长表达山水之间的景象与情感。
  • 时代背景:宋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显著发展,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活动也十分活跃。
  1. 诗歌原文
  • 招提深僻好山重,湿翠阴森一径松:描绘了瑞象寺的幽静与山林的葱郁,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夜静鹤归清梦绕,日高僧起碧云封:以夜晚和白天为时间节点,描绘了寺院中僧人的活动及自然景象的变化。
  • 晴分贝叶翻余照,雨送钟声度远峰:描述了晴天时贝叶经的飘动和雨天时钟声的回响,展现了佛教寺庙中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
  • 竹舍因逢三昧语,鸟啼花满万缘空:通过与僧人的对话和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领悟佛理的境界。
  1. 作品鉴赏
  • 意境营造:《游瑞象寺和杜梦麟韵》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生活气息又充满宗教色彩的场景。
  • 语言特色: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佛教意象,如“湿翠阴森”、“碧云封”、“贝叶翻余照”,使整首诗富有禅意且不失美感。
  • 文化内涵:诗中不仅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宋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游瑞象寺和杜梦麟韵》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