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雷

朝来伏地悄无声,入夜轰轰屋底鸣。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蚊雷》是宋代诗人赵时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赵时韶,南宋诗人,其家族背景为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曾为王伯大(留耕)的客人。他的诗集《孤山晚稿》已佚,但根据《诗渊》等资料记载,他编有诗歌一卷。
  1. 诗句原文
    朝来伏地悄无声,
    入夜轰轰屋底鸣。
    堪笑不能惊蛰户,
    空将胡蝶梦魂惊。

  2. 诗意赏析

  • 自然与情感:首两句“朝来伏地悄无声,入夜轰轰屋底鸣”描绘了蚊子在夜晚发出的巨大响声,这种声音虽大却不具威胁性,反衬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细微之声的感受和微妙的情感变化。
  • 生活哲学:诗中的蚊子,虽然微不足道,却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想象。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微小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 象征意义:蚊子的形象,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影响不大的事物或人物。他们虽不起眼,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引发深层的思考和感慨。
  1. 文化价值
  • 文学价值:《蚊雷》作为宋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蚊子这一普通生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追求和哲思。
  • 历史价值:赵时韶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蚊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蚊雷》作为一首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诗作,不仅展示了赵时韶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