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翼之过天台

天台山水窟,人道是仙家。
白鹤挂寒溜,赤城飞暮霞。
独携筇杖过,莫畏石桥斜。
牢记经行处,归来向我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翼之过天台》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之美,并蕴含深情的宋代诗歌。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赵汝鐩,字子昂,号野夫,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风格清新脱俗。赵汝鐩的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词原文:天台山水窟,人道是仙家。白鹤挂寒溜,赤城飞暮霞。独携筇杖过,莫畏石桥斜。
  3. 诗意解读: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天台山的美景。诗人以“天台山水窟,人道是仙家”开篇,直接点出了天台作为仙家胜地的特点。接着以“白鹤挂寒溜,赤城飞暮霞”形象地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其中“白鹤挂寒溜”和“赤城飞暮霞”分别象征着宁静与壮丽。最后两句“独携筇杖过,莫畏石桥斜”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希望他能安全通过险峻的石桥。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天台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4. 艺术特色:赵汝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表现景物,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在《送翼之过天台》中,诗人通过“白鹤挂寒溜”和“赤城飞暮霞”等形象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氛围。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5.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送翼之过天台》通过赞美天台山的独特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尊重和珍视。这种对自然和文化的赞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珍惜与人之间的友情。
  6. 历史背景:《送翼之过天台》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赵汝鐩选择了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更是为了传递一种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
  7. 现代价值:《送翼之过天台》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从诗歌中汲取灵感和力量,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中。其次,它也激励我们要珍视友情和人际关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身边人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应该从诗歌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爱身边的人。最后,它还强调了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从《送翼之过天台》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送翼之过天台》是一首充满情感、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