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溪馆

投宿溪头馆,途长主仆饥。
湿薪难便著,恶米更须筛。
风细帆来稳,山高月上迟。
客怀正悽恻,渔笛蓼洲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溪馆》

《宿溪馆》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汝鐩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

“投宿溪头馆,途长主仆饥。”首句就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溪头馆,而路途之遥,又使得主仆二人饥饿难耐。这两句简洁地勾勒出了一幅旅途初启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窘迫和无助。

“湿薪难便著,恶米更须筛。”接下来的诗句,诗人描述了旅途中的困境。湿透了的柴火难以生火做饭,恶劣的大米更是需要筛选。这不仅揭示了旅途的艰难,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现状的无奈。

“风细帆来稳,山高月上迟。”然而,当夜幕降临,微风轻拂,帆船渐行渐稳时,诗人的心境却愈发凄凉。他眺望着远方的高山,只见月亮缓缓升起,迟迟不归。这种孤寂而又坚韧的景象,让人不禁为诗人的遭遇感到心疼。

“客怀正凄恻,渔笛蓼洲吹。”最后一句,则将读者的情感引向高潮。诗人内心的愁苦、孤独与寂寞,被这渔夫的笛声渲染得淋漓尽致。而那在月光下飘荡的芦花,似乎也在倾听着诗人的叹息和哀伤。

《宿溪馆》虽然只是一首简短的诗,但它却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成功地捕捉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人生的不易。赵汝鐩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