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鼎峙沧海东,瑶池翠水环银宫。
朝霞夕霏自今古,飙车羽轮何憧憧。
文馆岧峣霄汉立,群贤飞佩翔鹓鸿。
人间风日总不到,逍遥宛在神山中。
苕溪闽山两仙伯,双槎贯月凌溟蒙。
分光东壁笔摛锦,携手西昆气垂虹。
承明厌直江湖去,回首云雾迷方蓬。
风萍既散俄复聚,赤帷朱轓巧相逢。
旧游共说横秋下,城隅胜槩仿佛同。
寓意瀛洲规小筑,轩楹突兀浮青红。
弱水休论三万里,玉楼未羡十二重。
洞门无锁棠阴昼,太华吹香藕花风。
夜藜吐耀来太乙,旨酒共饮烦壶公。
临汝自昔号仙窟,左有灵谷右峨蜂。
浮丘老翁跨白鹤,魏坛元君携青童。
欣闻琼宙出金柅,往往挽袂来相从。
祇恐济世缘未了,一麾一节难久容。
九天丹凤衔双诏,脩门并辔摇冬珑。
不但十八学士同步武,风云廊庙两两登夔龙。
共办霖雨舟楫功,他年相与骑鲸追乔松。
瀛洲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瀛洲行》是宋朝诗人赵汝燧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神山和仙境的壮丽景色为主题。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神山鼎峙沧海东,瑶池翠水环银宫”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浩瀚的自然景观,神山高耸入云,与大海相接,而瑶池中的翠绿水波环绕着银色的宫殿。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 人文环境的反映:诗中提到的文馆,即文人学士聚集之地,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智慧的集中。诗人通过“群贤飞佩翔鹓鸿”来比喻文人墨客的自由飞翔,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文化氛围的推崇。
- 人间与仙境的对比:整首诗贯穿了一种从人间到仙境的美好想象,“人间风日总不到,逍遥宛在神山中”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瀛洲行》中大量使用了象征和隐喻,如神山、仙境、朝霞夕霏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的精炼:诗中使用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个字词都经过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例如,“文馆岧峣霄汉立”用来形容文馆之高,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韵律的和谐:诗歌遵循古代诗词的韵律规则,通过平仄声调的变化,创造出悦耳的音乐效果,使读者在朗诵时能够感受到音韵之美。
-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瀛洲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影响与传播:这首诗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宋朝,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学者和读者至今仍能背诵其中的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诗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甚至成为了文化的象征。
《瀛洲行》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被历代传颂,更因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瀛洲行》不仅是宋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