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风独上子陵台,藻思天然顷刻开。
银烛不妨花下照,铁心肯向赋中回。
休怀濯锦江边梦,早应筑沙堤上来。
急裹紫霞望公至,也教凡卉识仙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孤风独上子陵台,藻思天然顷刻开。
银烛不妨花下照,铁心肯向赋中回。
休怀濯锦江边梦,早应筑沙堤上来。
急裹紫霞望公至,也教凡卉识仙莱。
《再答 其三》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的作品。这首诗是王阳明与湛若水讨论心学时的对话,其中涉及到了关于“知”和“行”的探讨。王阳明主张“知即是行”,即知识就是行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认为知识应该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的真理性。
在这首诗中,王守仁表达了对湛若水的看法:湛若水认为“知”和“行”应该是分开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知识的真伪。对此,王守仁提出了他的观点:“知之非难,行之为难。”他认为,理解知识并不困难,但要将其付诸实践却非常艰难。这是因为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克服和解决。
这首诗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这首诗也体现了王阳明的辩证思维和实践精神,强调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