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之去非来邢园折牡丹酴醾碧桃以去

花取三英粲,时高两玉人。
毋嫌应接费,要悟色香真。
诗定一题纸,酒应多入唇。
病夫方坐稳,幽独恐伤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之去非来邢园折牡丹酴醾碧桃以去》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之一,而非唐代作品。该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与友人共享时光的愉悦心情。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郑州人,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祖父荫入仕,尝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1229)以直秘阁致仕。赵蕃为南宋文学家,著有《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乾道稿》二卷。他论书重人品学养,推崇清道刚劲的文人尚意书风,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影响较大。

《元之去非来邢园折牡丹酴醾碧桃以去》这首诗展现了赵蕃对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珍视。诗中提到“花取三英粲”,意味着选取了三种珍贵的花朵——牡丹、酴醾和碧桃。这些花代表着不同的美学特质,牡丹代表富贵,酴醾代表幽雅,而碧桃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盎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即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应更多地领悟和欣赏自然界的美好。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定一题纸,酒应多入唇”,赵蕃不仅在文字上寻求美的感悟,也在行动上追求与朋友的共享——饮酒。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通过这样的描写,赵蕃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品味,也传达了一个信息:真正的艺术和生活的乐趣在于与人共享,而不是独自欣赏。

《元之去非来邢园折牡丹酴醾碧桃以去》作为赵蕃的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对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追求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