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与南荒接,梅花合早开。
如何长至后,不见一杖来。
政尔缘霜早,多应待雨催。
檐边有独树,日绕故千回。
梅未开书四十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未开书四十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梅未开书四十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深刻感悟,更通过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赵蕃的这首诗以“地与南荒接,梅花合早开”开篇,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这里的“地与南荒接”不仅指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原始美和未经雕琢的自然状态;而“梅花合早开”则暗示着梅花在严寒中依然顽强地开放,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这种对梅花早开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力的赞美。
“如何长至后,不见一杖来”,诗人提出了关于时间与生命的问题。这里的“长至后”可以理解为时间的延长或生命的延续,而“不见一杖来”则传达了一种遗憾感,即在漫长的时光中,似乎难以见到有人来欣赏这梅花的美丽。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于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的“政尔缘霜早,多应待雨催”,则是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述。这里使用了“缘霜早”和“待雨催”两个词汇,既表现了梅花在寒冷季节里不畏霜冻,又在雨水来临之时等待时机。这样的描写不仅赋予了梅花以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
“檐边有独树,日绕故千回”,则是对梅花周边环境的描绘。这里的“檐边有独树”可能象征着孤独或者独立,而“日绕故千回”则传达了一种永恒和循环的概念。这种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梅未开书四十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次对自然与生命、时间和空间、孤独与独立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