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吏部三首 其二

元日送朝天,侵寻又一年。
无诗供猥诵,有志辱哀怜。
茅屋苍苔合,芳洲杜若搴。
去留俱未遂,两鬓已苍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吏部三首·其二》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赵蕃(1143年—1108年),字昌父,号章泉,南宋时期上饶人。他是南宋中期著名的诗人,与韩淲(涧泉)是好友。
  1. 诗歌原文
  • 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
  • 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
  • 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
  • 有怀虽昼夜,春奈道涂长。
  1. 诗歌赏析
  • 颔联“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久以来的思念之情。“捩眼”,即斜视眼睛,形容远望时的专注和深情。“翱翔”比喻朋友的才学高远而自由自在。“经年”指长时间,“尚省”表示常常思念。
  • 颈联“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描绘了朝廷选拔官员的消息迅速传开的情景。“诏除”即朝廷下达任命诏书,“迩日”指的是近日,“未遐方”意味着消息尚未传到远方。
  • 尾联“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以自然景观作比,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渺渺”形容山峰连绵不断,“山连蜀”指的是四川一带。“滔滔”形容水流广阔,“水接湘”指的是湘江。
  • 尾联“有怀虽昼夜,春奈道涂长”:表达了对友人路途艰辛的同情和关切。“有怀”指心中有情,“昼夜”表示日夜,“道涂”意为道路,“长”则暗示旅途遥远。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和历史地理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 情感真挚:诗歌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内涵,每一句都蕴含深意,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

《寄吴吏部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篇,更是宋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相关推荐